4月17日晚,我校五楼报告厅里不时传出阵阵笑声,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正在这里进行。此次讲座的主题是“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谈年节文化”,我校特别邀请到了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东方讲坛讲师陈劲松老师,我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全体学员们均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一开始,陈教授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我相信一个懂得科学技术的人,他一定有一颗人文的心、一颗丰富的心。”这让在场的同学们顿时对此次讲座提高了兴趣。陈教授说起唐朝诗人崔护,他的《题都城南庄》的故事就发生在清明节,崔护考进士未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出来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何处去,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在场的同学们听着陈教授生动有趣的故事,了解到了相关年节的文化渊源。
接下来,陈教授从《说文解字》开始,细致地给在场的同学们说起“节”日与竹“节”来。“中国的节日均衡分布四季,行事充分体现对自然的亲近、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情的呼唤: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要好好对付了,才能平安度夏等。”。陈教授用他那幽默诙谐的方式把中国年节的深厚文化用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现出来,令我们受益匪浅。他说道:“他希望通过节日塑造共同的‘我们感 ’: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说起继承与创新,陈教授举了上师大的例子:2005年春天,女子文化学院的女孩们发起了“找回三月三,欢度女儿节”的活动,举行庆典,并进行游泳、放风筝、对歌、时装秀、茶艺表演等,实践大学对参与对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最后,陈教授还提出了一点希望:“希望大学里的专业社团或相关专业能够认领一个传统节日,进行传承与发扬,不断树立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在场的同学们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中了解到了祖国年节文化渊源,学习到了民俗年节的文化传统,受到了极大地启发,很多学生跃跃欲试,希望在今后的学生活动中组织“过节”。(唐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