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与就业:打造工科院校的“上海样板” ——访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院长韩芳

发布时间:2024-12-10浏览次数:140


是上“上海市文明单位” “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绿色学校”“上海市花园单位”,是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是在2021年成功入选上海市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单位……这些丰硕成果都是来自这所高职院校——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校一直秉持“立德博雅 尚实知行”的校训,坚持“科技引领 工科立校”的办学定位,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人文情怀、实践能力并能应对未来挑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专业设置紧扣上海城市发展,围绕‘9+X’战略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体系,立足嘉定汽车产业发展需求,坚持‘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构建了以工科专业群为主体,电子商务、产品设计群为两翼的专业格局。”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院长韩芳介绍,“作为一所工科立校的高职院校,学校在工科领域有着显著的优势和特色,致力于打造工科院校的‘上海样板’”。


按下校企合作“快捷键”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地处有“国际汽车城”的嘉定城区,这为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近些年,学校也在区域产教融合方面采取了一些创新性举措,积累了不少经验。

牵手区域头部企业。学校与多家世界级头部企业建立了深度的产教融合关系,通过建立产业学院、引入发达国家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先后入选和建设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教育部“法国施耐德电气绿色低碳产教融合先进制造技术中心项目”,并建成百度Appolo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腾讯云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现代服务产业学院、德国普锐米勒技术中心、蔚来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践中心等。

“学校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方面是为服务国家战略、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技术创新体系,通过科技平台和技术服务促进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是为服务区域经济、主动对接区域汽车产业链,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高技术技能人才。韩芳院长举例说,“学校与上海电器研究所(集团)签署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现场工程师学院共建协议,瞄准新能源汽车技术数智化应用场景,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场工程师。

打造特色现代学徒制。现阶段,学校聚焦上海“五大中心”“四大品牌”建设需求,实施“双主体、双身份、双场所、双课程、双育人”的“五双”人才培养模式。2021年与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共建汽车人才储备班,开启学校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实践。“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主要集中在两个专业的60名学生,第二批就扩大到10个专业的845名学生了,2023年已实现所有专业、所有学生全覆盖。目前,2021级共391名学生参加嘉定区域企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韩芳院长透露。

此外,学校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两年来与嘉定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开展横向课题服务共计916万余元;学校还依托教育部“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成员单位的国际化教育资源,形成嘉定区海外企业清单,来达到教随产出,产教协同,服务嘉定区域经济的目的……这些举措都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按下了发展的“快捷键”。

 

绘好双创发展“全景图”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是国内首批开展双创教育的高校之一。多年来,学校在创新创业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主要得益于学校在双创教育方面的全面布局和持续发力。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双创工作,通过整体设计,全局规划,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品牌。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基本方向,立足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活动,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创业精神培养,强化校内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创建富有实战功能的创新创业实训平台。”韩芳院长说。

2006年,学校率先在国内高职院校探索实践双创教育,并成立领导小组,2017年成立创业学习中心,2019年创业学习中心更名为创新创业学院。双创学院在工作中始终明确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并不等于创建企业的教育,而是应当立足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充分发掘各专业自身双创教育元素,通过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多方协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其具有应对未来社会转型发展的适应性能力。为此,双创学院整合校内外多方资源,健全组织机构与运行制度,为双创教育实施提供坚实基础与不竭动力。

在双创学院统筹联动下,学校各二级学院与多个职能部门主动对接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服务机构等外部资源,通过深度产教融合,打造一批协同创新中心、产业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指导站、创业苗圃和双创产业园,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创实践活动生态圈。

学校还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的项目创新、孵化、运营指导团队,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不断强化基地对学生双创实践的服务功能。据韩芳院长介绍,学校在场地、政策、资金、创业培训、技术等多方面给予了双创学生一定支持。在场地服务方面,基地为入驻项目提供两年免费场地支持,并免费提供无线网络及电话,设有专门管理人员,项目成员可24小时在场地办公,为孵化项目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在政策服务方面,学校联合上海嘉城经济园等单位,向市、区工商局申请了绿色通道、简化登记手续,减免相关费用。也会及时向项目成员提供国家、省、市创业优惠政策及创业信息等。


打造职教出海“金名片”

全球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提升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也积极融入全球职业教育发展潮流,成功入选教育部“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首批成员单位。

凭借这一资源优势,学校立足专业特色,成立国际教育学院,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新渠道。并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等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推动“走出去”和“引进来”双线发展,致力于打造职教出海“金名片”。

职业标准的建设是职业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与老挝政府及相关教育机构紧密合作,在2022年,学校成为“老挝国家职业标准共建项目”建设单位。“在共建过程中,我们首先对老挝的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进行了深入调研,来了解当地的实际需求和存在的挑战。”韩芳院长介绍,“后来,我们通过与当地政府、企业和教育机构的协商,共同开发了跨境电子商务技术员IVET-4级、网络直播技术员IVET-4级、安全防范系统建设与运维技术员IVET-3级行业的职业标准。”

此外,学校在马尔代夫设立了海外培训中心,并与马尔代夫当地的酒店和旅游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大量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近期学校“一带一路”现代服务业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就将正式揭牌从而形成“学校+行业+企业”的特色办学模式

培训中心建设过程中,我校充分利用上海作为我国国际化窗口城市的优势和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先进经验,根据沿线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发包括电子商务、工程、制造等多个行业的职业技能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涵盖了基础操作技能,还涉及到管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海外中资企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韩芳院长补充道。


韩芳院长展望,学校未来将通过优化专业布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国际化办学和改善办学条件等举措,努力打造工科院校的“上海样板”,走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中国特色工科院校之路。让“一校之计”上升为“多校之策”,从一地“盆景”到处处“风景”,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在“大有可为”的新征程上必将“大有作为”。


来源:《成才与就业》杂志